Yiin ( 嘟嘟嘟 )人氣:565397

 

我們日常吃的食物很多,每種食物含有的營養素不同,專家說,如果在膳食中將含有不同營養成分的幾種食物巧妙搭配,可以更好的吸收營養,還能減少副作用,讓人身體得到加倍的健康。

 


 2月25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對食品安全法草案進行了四審,以立法的形式,強化了對食品添加劑的嚴管與規范。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食品安全法》。

  “自從奶粉事件之后,要求採訪食品添加劑問題的媒體突然多了起來。可大家擔心的問題大多和添加劑八竿子打不著。這方面,人們的誤解是如此之多。”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任副教授、食品科學博士范志紅說,自己最近一直在解釋瘦肉精和三聚氰胺並非食品添加劑。

  然而,大部分公眾即使解決了對瘦肉精、三聚氰胺的疑惑,又要面對山梨酸、苯甲酸、谷氨酸鈉、核?酸鈉……等食品包裝上的專業名詞。究竟什麼能吃,誰又知道呢?

  食品添加劑並非魔鬼

  “大規模的現代食品工業,就是建立在食品添加劑的基礎上的。”范志紅說,全世界的食品添加劑市場每年銷售額達到160億美元以上。“日本的食品添加劑用量比我們還要大,美國也一樣。這些技術基本上都是國外幾十年前開發、我國最近20年才學著用的。”

  按照國內2008年6月開始實施的《食品添加劑衛生標准》,食品添加劑分為22類,共1812種,其中包括添加劑290種,香料1528種,加工助劑149種,還有膠姆糖基礎劑55種。絕大多數添加劑,都是在國際上廣泛使用之后,才引入中國的。

  而用甲醛發泡海產品,用吊白塊漂白粉絲,用蘇丹紅給辣椒油增色,用工業石蠟給水果上光,都是國家禁止的。所以,甲醛、吊白塊、三聚氰胺等物質根本不屬於食品添加劑。

  盡管三聚氰胺和食品添加劑本來毫無關聯,但2008年底,《食品真相大揭秘》一書,卻因三聚氰胺事件在網絡上躥紅。

  引進該書的北京新經典文化公司的李昕告訴記者,該書是2006年日本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作者安部司自稱在日本食品行業工作20余年,是食品添加劑工廠首席推銷員,深知食品加工生產的台前幕后,書裡揭露了很多不為人知的細節。

  范志紅表示,由各國許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在正常用量下不會引起不良反應,但如果攝入量過大,就可能帶來副作用。同時,各種食品添加劑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有待研究。因此,應該優先食用接近天然狀態的食物,特別是對於生理功能尚未完全發育成熟的兒童。

  “可惜,我們的貨架上給孩子的零食,品種最多,使用的添加劑也相當多樣。而他們幼小的身體,解毒能力最差,本應遠離大部分食品添加劑。”范志紅說,應當肯定食品添加劑對食品美味方便等方面的貢獻,但也應避免過度追求口感、顏色、味道。


關於血清素2009-03-03

 

血清素(serotonin)具有抑制淋巴瘤細胞生長的作用
血清素是腦中主要的『幸福分子』之一,當腦中血清素缺乏時,則可能有憂鬱的現象發生。「血清素」是一種大腦神經傳遞物質,與情緒調節有關,血清素功能不足、分泌量不夠或作用不良會造成憂鬱症。抗憂鬱劑是藉由刺激或增加血清素活性來治療憂鬱症,但合併兩種或多種抗憂鬱劑,卻可能導致血清素症候群。

血清素症候群並不常見,臨床症狀包括情緒激動、混亂、肌肉痙攣、僵直、反射過度、顫抖、流汗、腹部痙攣、惡性高體溫、低血壓、昏迷,甚至死亡等。


血清素多者是不是遇到困難挫折 比較容易度過?

並不是這樣簡單的,各種精神疾患牽涉的是整個大腦不同部位的交互作用結果,血清素只是其中一種神經傳導物質而已,若要嚴格的講,不可以說[因為]血清素低,[所以]遇到困難難以度過,不可以這樣因為-所以的去做因果推論,不過血清素的確有被人暱稱為[快樂的泉源],血清素低的確與憂鬱情緒有關。回到你的問題,血清素高並不是比較容易度過難關,而是一個人要有穩定的情緒必須仰賴[正常濃度的血清素],目前沒發現血清素過高與特定心理疾患有何關聯,但在生理上,血清素過高會引起血清素症候群﹙serotonin syndrome﹚是體內神經突觸﹙synapse﹚內血清素﹙serotonin﹚濃度過高所引起,可能致命。

2. 的確過度溺愛是有可能造成小孩長大變成草莓族,尤其現在很多大學生可能被老師罵一下就淚灑教室(我自己當年也有如此,真是太糗大了),但是,會不會引發後續的憂鬱症狀就要看個人的調適能力或其他社會支持了。

自閉症者常被發現有血清素過高的現象,但目前不知血清素過高與自閉症有何關聯,目前有人認為血清素過高會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


 (法新社巴黎25日電)

英國研究人員今天指出,生活方式到底是「只剩半杯水」的悲觀、還是「還有半杯水」的樂觀,可能都取決於調控特定荷爾蒙的單一基因。

 


 文/盧怡安
一天開十幾個會議的惠普電腦亞洲區國際採購部總經理蕭國坤,神清氣爽且眼睛炯炯有神;曾經免疫力失調長滿紅疹的政大教授徐燕山,現在每天睡六個小時就有精神;曾胖到一百公斤的會計師巫鑫,六個月減掉三十公斤,兩年多了還沒復胖過。剛步入五十大關的中醫師吳明珠,卻擁有三十歲的皮膚。
他們相同的飲食改變,就是從肉食改為以蔬果為主。徐燕山從每餐都有肉,到全吃蔬菜水果;巫鑫則是早餐吃香蕉或蘋果等水果,晚餐一定是杯八百c.c.的多樣蔬果汁;吳明珠則是年過四十吃肉便胖,便改以蔬食為主。他們的飲食中,蔬果占的比超過六到七成。結果是,獲得令人羨慕的年輕和健康。這樣的飲食比例,和多數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剛好相反。如今多數台灣人飲食中,肉食占比普遍超過六、七成,甚至有很多人是百分百肉食、不吃青菜的。
我們也很希望找到吃肉養生的實例,但很抱歉,找不到!反而這回訪到的八位養生成功者,以及專家都印證:飲食養生沒有訣竅,只要多吃蔬食(平均約占日常飲食的八成比例),身體健康的回報,卻是令人驚喜的。像飲食中有七成是蔬果的物理治療師簡文仁今年五十四歲,心血管年齡即只有二十八歲。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副院長曾碧娟便建議:一般人每餐至少要吃兩道青菜。
記者也有親身體驗。以往我的養生飲食概念只停留在:不要吃炸的,不要吃消夜等,但精神一直不好,「好想睡覺喔!」變成口頭禪。去年此時,三十歲不到,身上檢查出腫瘤(幸而後來檢驗結果是良性,但須持續追蹤),當時排在那些可以當我祖父母的群眾中掛號,百感交集。
記者本來的日常飲食中,蔬果和肉的大約各占一半。因疾病而決定養生,開始接觸蔬、果、穀、芽、堅果、藻類全備的素食。大約三個月,誠如這回受訪者之一蕭國坤告訴我的,吃蔬果之後,身體開始變得比較「清」,思緒不會總是渾沌,做事動作可以更快、更輕鬆。


是實上素食對健康是有益的'而且會說營養不全根本是上個世紀的錯誤觀念作祟'有人擔心素食營養不夠其實不會葷食ㄉ營養再素食都找ㄉ到包括氨基酸也是只是不同ㄉ東西含有不同ㄉ營養所以要注意搭配
素食ㄉ蛋白質來源也不只有豆類像菇類 海帶類等都含有很多ㄉ蛋白質氨基酸搭配一下就可以很健康營養很均衡


 

 

肚子餓的十四忌


 

        大村衛生所主任╱黃建成

  本來這篇文章要叫作「我是怎麼治療感冒的」,可是覺得太誇張了,心裡不夠踏實,所以就把它改了過來。因為老實講,醫師是不會治好感冒的,頂多是讓患者在感冒的過程中舒服一些罷了!


 

文/官生華

 在寒冷的天氣裡,大多數人都有過手腳冰冷的經驗。這種手腳冰冷來自正常的生理反射。當身體受寒時,為保存體溫和能量,流往四肢末端的血流會減少,便會產生手腳冰冷的現象。


 Dr. Joyce 今年初 (嗯,也就是前天,哈哈 )立的其中一個新年新希望呢,就是希望能夠透過部落格讓更多人接觸到脊骨神經這方面的資訊,有些可能是我自己平時的生活瑣事啦!! 但就還是很想分享我的生活給大家!!

最近有一位長年有睡眠困擾的人來找我,他也不盡然全都是睡眠問題,因為在幾年前發現了頸椎的椎間盤突出,當時有手麻的症狀,後來手麻漸漸比較好了,就變成了長期的頭痛、頸部痠痛和淺眠的問題。

從脊骨神經的面向來說,我非常注重睡眠、飲食、呼吸這些很基本的生活機能,大家可能每次想到健康方面的保養,第一個會想到飲食方面的改變,但是對於我來說,睡眠和呼吸也非常的重要,因為這兩個元素都會很直接的影響到人的自癒力


患病的人有一個目標時,疾病奇蹟復原的情形,在實際生活中確實見過。為癌症所苦的病人,因為某個契機而產生感謝之心後,疾病逐漸痊癒的例子,放眼世界也經常可見。…..

 心理強烈的希望自己看見喜愛的孫子畢業、結婚、生子,他就真的能夠活到那個時候。強烈的動機常能開啟人類無限的潛力。….

 要治癒疾病,並非單純的切除病灶,或投入藥物即可。而應該賦予病人動機,讓病人由衷的感到快樂。


 

喝水但是仍然缺水

缺水是目前美國非臨床症狀上最主要的健康問題,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會遇到缺水的狀況,包括小孩也是。由於各州自來水系統的不同讓人們不喜歡喝自來水;因為氯的味道讓人反感,加上水管中的殘餘物以及污染物質。日子一久,人們便習慣將咖啡、果汁、茶、酒等等來代替身體需要的水分來源,孩子也會因為受到大人的影響而學習到這些不良習慣,甚至一些垃圾飲料的電視廣告,也會影響到小孩觀念的偏差。這些垃圾飲料,不但缺少營養素,還充滿了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刺激物以及其他人工成分。一些比較受歡迎的飲料並無法解決人體缺水的問題,反而成了反效果。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因為不良的飲食習慣,造成下一代的觀念偏差,健康也是一代不如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