ˉˉˉˉ迷惑° ( 守護 )人氣:613672

9月前北極冰恐消失2008-07-02

 

 

全球暖化、溫室效應的威力,北極海的冰層最清楚。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SIDC)科學家塞瑞茲26日指出,今年9月夏天結束之前,北極(地理北極)可能出現一幅人類從未見識過的曠古奇觀:只見茫茫海水,不見雪白冰層。

塞瑞茲說:「我們中心的同仁還設了一個賭局,賭的就是北極的海冰會不會在今年夏天完全消融;目前看來機率是50%…就科學觀點而言,北極不過就是地球上的一點,然而這地方有它的象徵意義。」他並指出未來幾十年內,北極海冰層恐怕都無法恢復舊觀。 至少70%融化殆盡

去年夏天北極海冰層的消融面積就創下歷史紀錄,9月時水─冰界線退至距離北極約只有1130公里處,沿著阿拉斯加與加拿大外海前行、穿過格陵蘭島西岸直抵大西洋「西北航道」,竟然首度短暫開通。

今年冰層的情況更不樂觀,多個冬季累積的「多年冰」蕩然無存,北極只見上一個冬季才形成的「一年冰」。這些單薄的冰層是否能撐過接下來3個月的夏日艷陽,恐怕大有問題。科學家預估,至少70%的一年冰會在9月前融化殆盡。

未來兩個月是關鍵     塞瑞茲表示,接下來2個月的氣候狀態,將決定北極冰層會不會全部消失。華盛頓大學的林賽教授則指出,風力變化與日照時間都是關鍵因素,今年夏天北極冰層的命運如何,目前還難下斷論。

北極向來是溫室效應最顯著的地區之一,而且冰層加速消融之後,深藍色的海水比雪白的冰層更能吸收陽光,進一步加快暖化速率,導致更多冰層消退,形成惡性循環,對整個北極地區影響重大。

科學家與北極地區原住民伊努特人也發現,每年海冰開始碎裂的時間越來越早,範圍越來越大。在阿拉斯加與加拿大班克斯島之間海域形成的「冰間湖」,面積也比以往大了許多。

周邊資源之爭更激烈        冰間湖是海冰中半永久性的無冰水面區,會吸收太陽熱量,加速海冰邊緣融化。

另一方面,北極冰層消失其實也會帶來一些好處,例如讓西北航道維持長時間暢通,大幅縮短北太平洋與北大西洋之間的航程。此外海冰一旦融化,這片海域中的油田、天然氣田和漁場也將更容易開發。只不過如此一來,自然生態必然遭受嚴重衝擊,而且北極圈周邊諸國的領海與資源之爭也將日益激烈。

 溫室效應的直接影響,是使全球氣象變異,產生乾旱、豪雨和南北極冰山融化,如果所有的冰山全部融化,海面會上升六十公尺,到那時整個荷蘭會被淹沒;孟加拉國將消失無蹤,這樣的海島國家馬爾地夫不能再等其他國家慢慢爭辯氣候的理論,;甚至使全球氣候變遷造成乾,並將導致工業、農業全面停擺。近年來台灣各月的最高氣溫紛紛打破歷年來同月最高氣溫記錄,即為地球氣溫在變遷的明顯證據。

溫室效應使得地球變暖,不斷融化的冰山迫使兩極生物面臨生存的危機。原本兩極的雪與冰山可以將80%至90%的太陽光反射回大氣中,當白色的雪與冰山因融化而減少時,所能反射的太陽光也減少,這表示地表與海洋吸收的熱越來越多,雪與冰山融化的情況也就更嚴重了。



南極磷蝦,是一種長得像蝦子的甲殼類動物,以浮冰底部的藻類為生。磷蝦是食物鏈中很重要的一環,為許多魚、企鵝、海豹與鯨類的食物來源。1970年代至今,磷蝦的數量已減少了80%,科學家推斷可能是過去50年來,南極溫度上升了2.5°C,使得孕育磷蝦的冰山融化,導致磷蝦數量減少。因此,野生動物數量與漁獲量跟著下降也是無法避免的。



北極的狀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如果二氧化碳排放量再不控制的話,科學家預估在本世紀末時,北極冰山會減少50%至60%,到時夏天也將因溫度太高,冰山會全數融化。北極尚蘊含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資源,冰山融化雖然讓人類開採能源、交通往來更方便,但仰賴浮冰區覓食的北極熊、海豹、海鳥等動物,卻會面臨生存的危機。



兩極冰山融化使得海平面上升,陸地面積減少,也威脅到人類生存空間,如美國佛羅里達、路易斯安納洲、泰國曼谷、印度加爾各達、孟加拉、菲律賓馬尼拉等地區將會受到影響。總歸一句話,溫室效應是造成所有問題的原因,因此當務之急,還是各工業國家想辦法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吧!

 南極洲是一塊大陸,冰原上的冰是在陸地上的,不是在水裡。所以當冰溶解以後,全部流入海洋,海平面自然會升高。你可以想像一杯水,從外面加入新的水,水面當然會上升。



北極就不一樣了。北極基本上是一塊大冰山,冰是漂浮在水面的。當北極的冰溶掉以後的水的體積與他現在以冰的型態在水裡面所佔的體積相等。所以北極的冰溶解後不會影響海平面的高度。你也可以做個實驗,在一個杯子裡面放一塊冰,當冰溶解前後,杯子水面的高度不會變。你也可以用水和冰的密度公式證明